首页>> 知识讲堂

便秘非小事,多学科专家教你对抗“难言之隐”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我国便秘发病率高达10%,患者常常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1,2。


在5月29日“世界肠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柴宁莉教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曹芝君教授、上海东方医院心内科蔡英教授和北京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朱爱华教授相聚“解密有约多学科专家讨论”直播会,深度剖析临床便秘问题,多维度探讨便秘诊疗策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课堂。


到底讲了什么?我们一起往下看!


01 各科室对便秘的认识


曹芝君教授:慢性便秘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此外,约半数慢性便秘患者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或消化不良症状,超过半数的患者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蔡英教授:便秘在心内科并非小事,由于心脏病患者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下降。部分患者被要求在床上排便,患者感觉不习惯。患者进食过少,特别是水分以及纤维素的摄入较少;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等原因,易引起便秘。


朱爱华教授: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便秘发病率在20%~50%,其发生机制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受损,使正常排便反射降低或被破坏,腹肌、膈肌、肛周肌群肌力减弱,排便动力减退有关。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意识障碍,活动少,肠蠕动减慢,致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再吸收,引起粪便干结而导致便秘。有些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口服药物较多,有些药物易引起便秘。而且,便秘还是帕金森病典型的非运动症状。


柴宁莉教授:便秘在老年人尤为常见,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


02 便秘诊治不足会存在哪些风险,哪些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曹芝君教授:对于未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便秘主要危害是导致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有些患者幼年起病,疾病跨度长,易引发患者的焦虑,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对于高龄患者而言,便秘会引发“粪石性”肠梗阻,需要进行手术。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便秘容易诱发肝性脑病,使患者产生意识障碍、行为失常甚至昏迷。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危害极大,甚至有致命伤害。


蔡英教授:在心内科便秘可以被称为“马桶上的杀手”。心脏病或者高血压患者发生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内压力和心内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显著增加。极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严重者可引起心脏破裂,甚至猝死。


朱爱华教授:长期便秘会使患者发生肠梗阻、痔疮、肛裂肠扭转等并发症。若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大量毒素堆积,这些毒素被人体吸收,可导致患者持续发热、烦躁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神经内科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容易发生脑出血或者脑梗。


03 心内、神内患者便秘的规范化诊疗

 

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首先要对便秘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然后对患者进行规范的体格检查。基于前面的处理考虑是否需要特殊检查,比如肠镜,建议40岁以上肠道症状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确诊后,需要给予患者规范的治疗。

1.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心内和神内患者应仔细询问大便情况,告知便秘危害,以引起足够重视。指导患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进行适当运动。
2. 规避导致便秘的药物。比如:阿片类镇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含碳酸钙或氢氧化铝的抗酸剂、铋剂、铁剂、利尿剂、降压药等。
3. 器质性便秘需针对疾病作出处理。
4. 合理的药物治疗。给予便秘治疗药物,还可联合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
5. 给予微生态制剂、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等。


5f5745908cb79.png




04 如何进行便秘的长期管理



1. 选择合适的药物。
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易出现药物依赖、吸收不良和电解质紊乱,还可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而导致结肠动力减弱,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渗透性泻剂适用于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长期使用。2019年帕金森病指南推荐使用乳果糖改善帕金森患者便秘症状。

2. 足疗程的药物治疗。
国内指南建议便秘治疗需坚持2~4周,国外指南推荐的时间甚至更长,即使便秘得到缓解了,也应坚持再服用数周。撤药不能突然进行,可能需要数个月缓慢撤药。便秘患者用药时长具有个体化差异,肠道动力不足,神经受损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乳果糖是一种益生元,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适合长期服用。

3. 进行腹部按摩。
患者双腿屈曲,放松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次/d,10~15min/次。